补钙番外篇 | 钙补多了会得结石?这些补钙误解不能有!
在此前推送的《警惕!这种“寂静杀手”,正悄无声息地危害着爸妈的健康》一文中,已经大致介绍有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内容。文章发表后,我们陆续收到读者提问,读者们最关注的也是疑问最多的还是有关于如何正确的补钙。
今天,常笑健康再次邀请上海石氏伤科第五代传人,詹红生教授,为大家解答有关于补钙的困惑。
首先要明白 为什么要补钙?
补钙的目的是为了让骨头强壮些,提高骨头的质量。一般而言,处在生长期的少年儿童、孕妇和哺乳期产妇、中老年人以及某些疾病(如骨质疏松症)治疗过程中,因为日常饮食中摄入的钙量不够用,才需要补充一定的钙。
明白了这些以后我们就知道,除了增加钙的摄入量以外,还要增强钙的吸收量,提高钙的利用率,要让吃进来的钙,尽可能长到骨头里面去。
从摄入环节来讲,当然主要是靠饮食,在保证饮食结构均衡的前提下,适当多吃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,如芝麻、豆及豆制品、粗粮、虾皮,蛋等。但也不能偏食,否则会营养失衡,此外,还可每天吃一片钙片。
从吸收环节来说,如果消化吸收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,可以适当吃一些帮助钙吸收的食物或药物,如鱼肝油,维生素D制剂等。
从钙进入体内的利用环节来看,活性维生素D可以帮助钙更多沉积到骨头里面去,增加骨量。适当的负重运动,如散步,慢跑等,也有助于骨头生长。
如一边晒太阳,一边散步,晒太阳可以使体内没有活性的维生素D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,重力刺激又可以刺激骨头生长,正好一举两得。
液体钙是否比较容易被吸收?
液体钙、固体钙、离子钙、分子钙、螯合钙、天然钙等,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补钙产品,可谓名目繁多,五花八门。但从吸收和利用的角度来分析,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微乎其微,基本可以忽略不计。
关于饮食当中钙的吸收率,基本上和钙本身无关,而是跟肠子上面的钙吸收调节机制是否正常有直接关系。我们吃进去的钙主要是通过肠子吸收的,它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调控机制。一般情况下,钙都是通过主动调控机制吸收的,也就是说,根据身体情况需要多少就吸收多少,多出来的钙就通过粪便排出体外。当主动吸收机制不能满足人体需要时,活性维生素D会打开肠上面的被动吸收机制,使钙的吸收量大幅增加。
因此,如果消化吸收功能和肝肾功能正常,也能够经常性在户外阳光下散散步,那么钙的吸收和利用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,只要适当的补充一些普通的钙片就可以了。
如果年纪特别大了,消化吸收功能和肝肾功能都严重下降了,或者肝脏和肾脏生病了,功能低下,则可以补充一些含有维生素D的钙片,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,服用一定量的活性维生素D制剂。
多补钙是否会引起结石症?
多补钙是否会引起结石症,这是一个至今为止还在研究,尚未得出一致性结论的问题。
有研究结果显示,如果饮食当中摄入的钙严重不足,久而久之,反而会更加容易生结石症,尤其是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率会增加。这是因为钙摄入量严重不足时,不能满足血钙平衡需要,体内就会溶解骨头里面的钙进入血液循环。
这种生理性的调控往往是矫枉过正的,血液中多余的钙会沉积到血管壁或某些脏器中,久而久之变成血管硬化的结石症。
如果过多的补钙,那要看怎么个补法。如果吃的是含有活性比较高的维生素D的钙,长时间超量摄入的话,则有可能引起血钙不稳定或血管硬化结石症等。
当然这种情况是在超过正常剂量数十倍,并长时间摄入时,才有可能发生。按照临床常规剂量服用,一般情况下都是安全的。
喝骨头汤会帮助长骨头吗?
一般认为喝骨头汤会帮助长骨头,其实这个问题要仔细分析一下。
就骨头而言,水煮以后它里面的钙基本上是溶解不出来的。所以骨头汤基本也没有补钙的作用。
骨头里面的骨髓,含有大量的脂肪细胞和多种营养成分,适当吃一些,不要过量,可以提供一些帮助骨头生长的营养物质。
此外,连在骨头上的筋,其实对骨头的生长更加重要。筋里面含有大量的胶原成份,胶原在骨头生长过程中非常重要。
骨头的生长,就像造房子一样,首先用钢筋打一个网状的架子,然后再把水泥沙子灌进去。胶原就是负责建造这个网状结构,而钙和其他的矿物质,则相当于水泥沙子的作用。胶原和矿物质按照一定的比例融合,就变成了一块有质量的新骨头。
所以骨头汤要连骨头带筋一起煮,适量吃一些,不要过量,同时还要补充一些钙和其他矿物质。
常笑健康温馨提示
补钙是个全民话题,从婴幼儿到老年人,不同时期应根据需要补充适量的钙。至于如何正确的补钙,除了詹教授的解答,还可以参考此前推送的《如何正确对待补钙这件事?》一文。
此外,心血管疾病、肿瘤、泌尿系统结石患者,如果需要额外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制剂,请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。
最后,愿您拥有一颗坚强的内心的同时也拥有一副强壮的骨骼!
作者介绍
詹红生 主任医师 教授
石氏伤科第五代学术传承人
上海市名中医
简 介: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,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、骨伤科研究所所长,附属曙光医院主任医师、骨伤科主任,曙光临床医学院中医骨伤科学教研室主任。
互动提示:
点击左下角【阅读原文】,可以参与【寻医问诊】,在线免费向专家提问。
更
多
精
彩
请猛戳右边二维码
公众号ID
常笑健康